钙调节激素的内分泌

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(PTH)、甲状腺 C 细胞分泌的降钙素(CT)以及由皮肤、肝和肾等器官联合作用生成的 1,25-二羟维生素 D3 是共同调节机体钙、磷代谢稳态的三种基础激素,称为钙调节激素

三种钙调节激素对比

激素生成血钙血磷靶器官调节
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主细胞肾脏、骨(血钙)-
(血磷、降钙素 → 血钙↓)+
(血镁↓ → 机体活动抑制)+
(儿茶酚胺 → β 受体)+
(组胺 → H2 受体)+
钙三醇皮肤、肝脏、肾脏小肠、骨、肾脏(血钙、血磷)-
(PTH → 1α-羟化酶)+
(1,25-二羟基维生素 D3)-
降钙素甲状腺 C 细胞
(滤泡旁细胞)
肾脏、骨(血钙)+
(胃肠激素)+(促胃液素最强)

甲状旁腺激素PTH

合成、分泌与降解
  • 主要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和分泌
  • 呈昼夜节律波动,清晨最高,以后逐渐降低
  • 主要在肝内裂解为无活性的片段,经肾脏排出
生物作用
  • PTH 总的效应是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
    • 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时误切了甲状旁腺,可引起患者严重的低血钙,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异常增高,发生手足搐搦,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肌痉挛而窒息
    • PTH过度分泌(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)将造成骨质过度溶解、骨量减少、骨质疏松症以及血钙过高所致的一系列功能障碍,出现如肾结石、木僵等状态
  • PTH 的靶器官主要是肾脏和骨
    • 对肾脏的作用:
      • 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钙的重吸收,减少尿钙排泄,升高血钙;抑制近端和远端小管对磷的重吸收,促进尿磷的排泄,使血磷降低
      • 抑制近端小管重吸收 Na+、HCO3-和水: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导致 HCO3-的重吸收障碍,同时又可使 Cl-的重吸收增加,引起高氯性酸血症,加重对骨组织的脱盐作用
      • 激活肾脏 1α-羟化酶,催化 25-(OH)-D3 进一步羟化并转变为活性更高的 1,25-二羟维生素 D3,通过 1,25-二羟维生素 D3 的作用间接调节钙、磷代谢 想象一下,等于告诉维生素 D3,钙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,你该出来成骨了!
    • 对骨的作用:小剂量主要发挥协助维生素 D3 成骨的作用,而大剂量则表现为强烈的升血钙作用。
      • 大剂量、持续性应用:主要使破骨细胞活动增强,使血钙和血磷浓度升高,最终可导致骨量减少,骨质疏松
      • 小剂量、间歇性应用:主要表现成骨细胞活动增强,促进骨形成,骨量增加
  • PTH 与靶细胞 PTH 受体结合后,经 AC-cAMP 和 PLC-IP3/DG 信号转导通路而产生调节作用
分泌调节
  • 血钙水平
    • 血钙水平是调节 PTH 分泌的最主要的因素,血钙降低可促进 PTH 的合成和分泌
    • 持续的低血钙可使甲状旁腺增生;长时间的高血钙则可发生甲状旁腺萎缩
  • 其他因素:
    • 血 P 升高
      • 降钙素大量释放时可使血钙降低,间接刺激PTH的分泌
    • 血 Mg 降低
      • 体内的能量代谢等重要的生命过程受抑制,也可间接抑制PTH的分泌
    • 递质
      • 儿茶酚胺可通过激活β受体促进PTH分泌
      • 组胺通过激活H2受体促进PTH的分泌

维生素 D胆钙化醇钙三醇

生成过程

维生素 D3 无生物活性,需要经过两次羟化才具有生物活性。

25-羟化酶
25-羟化酶
维生素 D3
(胆钙化醇)
维生素 D3...
1α-羟化酶
1α-羟化酶
肾脏
肾脏
25-羟维生素 D3
25-羟维生素 D3
1,25-二羟维生素 D3
(钙三醇)
1,25-二羟维生素 D3...
食物
食物
紫外线
紫外线
皮肤
皮肤
7-脱氢胆固醇
7-脱氢胆固醇
Text is not SVG - cannot display

维生素 D 的合成、活化过程

  • 第 1 次羟化:维生素 D3 在【肝】内 25-羟化酶催化下生成 25-羟维生素 D3(1,25-(OH)-D3)
  • 第 2 次羟化:在【肾脏】内的 1α-羟化酶作用下进一步生成具有更高生物活性的 1,25-二羟维生素 D3(1,25-(OH)2-D3),即钙三醇
生物作用

1,25-二羟维生素 D3 与靶细胞内的核受体结合后,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产生效应。维生素 D 受体(VDR)主要分布于小肠、骨和肾。

  1. 对小肠的作用:促进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对钙、磷的吸收,使血钙、血磷升高。
  2. 对骨的作用:
    • 对骨吸收(直接作用)和骨形成(间接作用)均有影响,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,总的效应是升高血钙和血磷。
    • 可协同 PTH 的作用,在缺乏 1,25-二羟维生素 D3 时,PTH 对骨的作用明显减弱
    • 维生素 D 缺乏:儿童缺乏维生素 D 可患佝偻病;成年人缺乏维生素 D 则易发生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。
  3. 对肾脏的作用:
    • 与 PTH 协同促进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,使钙、磷从尿中排泄减少,血钙、磷升高
    • 抑制 PTH 基因转录及甲状旁腺细胞增殖(算是负反馈吧)
    • 增强骨骼肌细胞钙和磷的转运(缺乏维生素 D 可致肌无力)
分泌调节
  • 血钙水平:是通过调节第二次羟化的基团位置来调节生物学活性,类似于 T4 转变为 T3 或 rT3
    • 血钙、血磷降低时:
      • 肾内 1α-羟化酶的活性升高,促进 1,25-二羟维生素 D3 的生成,使血钙水平得以纠正
    • 血钙升高时:
      • 25-羟维生素 D3 转化为 1,25-二羟维生素 D3 减少,而转化为 24,25-二羟维生素 D3 增加
      • 24,25-二羟维生素 D3 增加生物活性很低,因此小肠、肾和骨的钙吸收能力降低,也有助于血钙水平的恢复
  • 其他因素:
    • PTH 可通过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 1α-羟化酶基因转录,促进 1,25-二羟维生素 D3 的生成
    • 当 1,25-二羟维生素 D3 生成增加时,在其生成的细胞内即可降低 1α-羟化酶的活性,即以负反馈方式减少 1,25-二羟维生素 D3 的生成
PTH 与钙三醇的相互调节作用

PTH 与钙三醇的相互调节作用

降钙素CT

生物作用

CT 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,主要靶器官是骨和肾脏。

  • 对骨的作用(成骨):主要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和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
    • 直接迅速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:减弱骨吸收和溶骨过程,减少骨钙、磷的释放
    • 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:增强成骨过程,骨组织钙、磷沉积增加,减少骨钙、磷的释放
    • 在成人,对血钙浓度的调节作用较弱:CT 引起血钙浓度的下降在数小时内即可刺激 PTH 分泌,后者的作用可抵消 CT 的降血钙效应
    • 在儿童,对血钙的调节作用更重要:由于骨的更新速度很快,通过破骨细胞的活动每天可向细胞外液提供 5g 以上的钙,相当于细胞外液总钙量的 5-10 倍
  • 对肾脏的作用:增强肾脏对钙、磷的排泄而产生降低血钙和血磷的效应
    • CT 能减少肾小管对钙、磷、镁、钠及氯等离子的重吸收,特别是使尿中钙和磷的排出量增多,从而降低血钙与血磷
分泌调节
  • 血钙水平
    • CT 的分泌主要受血钙水平的调节,血钙浓度增加时,CT 分泌增多
    • CT 与 PTH 对血钙的调节作用相反,两者共同维持血钙稳态
    • 与 PTH 相比,CT 对血钙的调节作用快速而短暂
  • 其他因素:胃肠激素的分泌可刺激 CT 的分泌,促胃液素、促胰液素、缩胆囊素等都有促进 CT 分泌的作用,其中以促胃液素的作用最强

其他激素作用

  • 糖皮质激素:可以促进骨吸收,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诱导继发性骨质疏松
  • 雌激素:有抑制骨吸收、减少骨量丢失的作用,更年期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,容易发生骨质疏松